不过,这项法律对日本风俗业来说,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打击,但山不转路转,穷则变、变则通,你禁止我拉客,那我只好另外想办法。
要不,大家就在一楼门店搞个介绍所,而且还是“无料”的,客人自己踏进门来,这就不是拉客了吧!
也正因为如此,这类风俗无料案内所,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遍布日本各大都市了。
当然数量之多,也让日本各都市纷纷制定“风俗案内所规制条例”,用来规范这些无料案内所,比方说营业时间是多少、场所必须要远离医院与学校、从业人员的年龄限制、以及招牌、展板的规范等等。
最初是由大阪市率先在2005年制定,2006年初正式实施,之后各大都市也开始制定类似的条例。
有了规范大家就好办事了,这些无料案内所基本上也算是给寻芳客提供了一个所谓的正规的渠道。但或许有人会问,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而且在互联网上看,感觉也比较会有隐私,安全一点,为何还需要这些案内所?
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无料案内所开始发展的时期,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
另一方面,存在着网络上难免不那么的真实,大家还是比较想要眼见为实,虽然案内所内的小姐姐照片也不见得没有修过图,不过好歹人都到了现场,总是不会相差太远。当然大多数都还是临时起意,想要放松一下,去无料案内所看看,随选随挑,加上还有折扣,这些无料案内所自然也就生意兴隆了。
这些无料案内所,在客人进去之后,就会开始按照客人的需求,介绍适合的店家。
日本的风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分野也越来越细了。
因为日本的风俗业发展至今,针对客户的各种需求都有其分野,价格费用自然也就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何许多人还是习惯来无料案内所的原因。毕竟自己上网去查找也累,不如就来这些地方比较方便省事。
而这些无料案内所,也真的是不用钱,而是会另外跟店家收钱,算是有良心啦!
不断进化的无料案内所,不但外观变得更花俏,服务也更多,现在更多了厕所、还可以抽烟、更可以充手机。
也因为日本风俗业竞争异常激烈,现在的无料案内所,不但多了厕所,而且在日本首都东京的案内所,还为了响应东京都禁止在路上吸烟的规定,这些案内所直接成了吸烟区,让客人在店子里头抽烟,甚至于还有提供免费给手机充电的服务,不得不佩服这些店家,脑筋动得很快。
当然很多外国观光客,也是很想踏进这些无料案内所体验一下,不过基本上,不懂日语进去大概就会碰一鼻子灰。毕竟语言不通,对日本的风俗业而言,万一遇到这等状况,无法接待宁可拒绝,因此有个不成文规定,如果对方是外国人,就不太会接客,以免发生事端。
此外,由于近年来有许多中国有钱人,会通过中介机构前往日本的风俗店消费,但因为多半会以“国仇家恨”为号召,所以常对小姐动粗,经常发生纠纷,所以据说许多日本的风俗店现在很少接中国客的生意,这些都是日本风俗业的一些潜规则。
事实上,日本的风俗业的拉客手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断地再进化,约莫22年前,1990年代末期,当时日本流行大头贴,手机也才刚普及,公共电话亭还是到处有。风俗业也跟上流行,将小姐们的大头贴,直接贴在公共电话亭上面。
在那个年代,日本的风俗业就直接请小姐们拍一堆大头贴,然后大量地贴在电话亭的玻璃上,形成一幅相当奇特的景象。
有人曾发帖说,记得2003年前往福冈,搭铁路新干线晚上抵达博多站,一出站准备前往下榻的饭店时,这些大头贴已经不限于公共电话亭,根本就是满街贴了,有业者还自己拿塑胶绳拉起“封锁线”,上面贴满自家小姐的大头贴,一眼望去眼花撩乱,简直是奇观啊。
但说也奇怪,隔天一早出门,居然全部消失了,究竟是日本的清洁工人太认真,还是这些风俗业太守法,总之一觉醒来恢复市容整洁,到了夜晚又是五花八门的花花世界,外来人肯定是惊奇不已,倒是在地人都见怪不怪,这样的游戏在那个年代,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不断上演,还真令人咋舌!
当然演变至今,乱贴大头贴破坏市容,到处拉客让人心生畏惧,最后才出现这些无料案内所。但随着网络的发达,以及社群网站的普及,跟随时代脚步的风俗业,也逐渐地将宣传重心放在网络上,这些随处可见的无料案内所,或许哪一天也会随之消失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