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字解人生》悟人生(一)

读于丹《字解人生》悟人生(一)

作者:蔡锡豪

什么是人生?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上说,“人生就是人的生存和生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但我想,即使动植物也都有其三个本性的呀。正如季羡林大师在他《再谈人生》文章中举的那样:“你再观察,一颗小草或其他植物,生在石头缝中,或者甚至压在石头下,缺水少光,但是它们却以令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毅力,冲破了身上的重压,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了出来,由细弱变为强硬,由一根细苗甚至变成一颗大树,再作为一个独立体,继续顽强地实现那三种本性。”可见,人的生存和生活即人生,与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两者有如此类同,但我想人与动植物两者间肯定有着更大的区别。区别又在何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未必那么简单了。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人生》里说,“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又说,“不但我不清楚,我看云云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又是什么人生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它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说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如今我读了于丹教授所著的《字解人生》,谈人生不是季羡林大师说的那样,谈到人生使人眼花缭乱,而是根据中国字的特点,分析字的来源和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联系人的本性,就人生的涵义和价值,深入浅出地加以分析,阐明作者的思想,使人读来产生了些新的感悟。于丹老师在书中是这样谈到“人”的:她从“人”字的来历解释人生,我觉得很有启迪。她首先引用《礼记•礼运》中“人者,天地之心”,再引出《说文解字》说的“人”字像臂胫之形,像一个人的胳膊和腿的形状。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字形呢?于丹教授这样巧妙地启示我们,人与其他有生命的动植物根本区别,在于人之所以是人,是“人”字这一撇一捺,表示手脚已有分工,站起来了。性古文就是生,人性就是人生,她又接着分析,人与自然天地之间的关系,“人”字上加一横,是“大”,再加一横是“天”,两横出头是个“夫”字,从“人”到“大”,又到“天”,再到“夫”。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什么是人生。

展开全文

“人”,《说文解字》中说道,“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也就是说,人就是天地万物生灵中最最宝贵的。给它加上一横,为“大”,说明人是天地万物中本领最大,再加上一横便是“天”,古人解释“天”就是“颠”,“颠”就是“头”,“天”与“人”原初字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天”顶着一个大大的头脑。中国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经常会说:“哎呀,我的天哪!”,于丹老师分析说,中国人这么喊,是因为中国人喊的“天”里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中国人顺从“天时”,二是中国人也是信“天命”的,三是中国人认为是有“天道”的。天时、天命、天道合在这片天里,唤醒的就是人的天良,而天良乃是人生也。人是顶天立地,她引用了中医学,说明人从身体健康到心灵健康,都会从汉字上找到它的渊源和演变。

一个“人”字的演变,可以意味着人是顶天立地,接天接地。“人”字加一横是“大”,再加一横不出头是“天”,一出头便是“夫”,人成为夫,那就要负有责任,人一旦负有责任,就会体验人生的价值。

于丹教授又从“夫”字,引申到“立”—“端”—“交”—“夹”—“众”……。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哲学道理。

我感到于丹教授从中国字解中娓娓道来,独具匠心,很有哲理,很有说服力。

是的,一个人之所以是人,应该不仅要外立起身,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做事,要内立其心。这才是“人生”。于丹老师由“从”—“比”字解出,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仁爱天下,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举手之劳,眼前这个人,身边这点事,你愿意用心去干,效果好坏姑且不论,关键是要有自觉。道明了人活着是要干什么。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Shoko Takahashi
365bet下注网站

Shoko Takahashi

📅 07-21 👀 1893
彩绘新鲜橙子素材
Bet体育365app下载

彩绘新鲜橙子素材

📅 07-02 👀 9913
和神经科学家聊聊: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快乐?
365bet下注网站

和神经科学家聊聊: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快乐?

📅 07-08 👀 5556